1、产业基础进一步增强。截止目前,茶叶种植面积由2015年的40.7万亩增长到54万亩,增加13万亩、增幅33%;可采茶面积由2015年的27.3万亩增长到38.22万亩,增加10.92万亩、增幅40%;产量由2015年的4114吨增长到 8068吨,增加3954吨、增幅96%;产值由2015年6亿元增加到13亿元,增加7亿元、增幅117%。茶产业已成为商洛部分区域带动农民精准脱贫的重要产业。
2、标准园规模持续扩大。商洛市农业农村局把强化茶叶基地建设作为茶业建设的基石,结合特色农业和产业脱贫两大攻坚战,按照《商洛市生态农业(茶叶)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无性系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制定了《商洛市茶叶生态标准园认定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商洛市茶叶生态标准园”认定工作,全市已建成5个国家级、15个省级茶叶标准园,31个市级茶叶生态标准园,建设无性系标准化良种茶园10个,无性系茶园面积达到5万多亩,改造低老茶园15万多亩,无公害茶园面积达到18万亩。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休闲旅游全面提升产业效益,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在商南试马和富水、山阳南宽坪、镇安柴坪建设商南白茶、旅游观光、高山有机的4个万亩生态茶园,在丹凤茅坪打造5000亩茶文化特色村落群,形成集中连片标准化茶叶基地。在商南、丹凤县建设茶博园2处,山阳万亩茶园被抒予“生态文化绿茶”光荣称号,山阳县漫川关、南宽坪镇“茶叶特色产业小镇”入选全省农村特色产业小镇名单,以标准园建设推动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3、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保持以绿茶为主导的基础上,大力做好夏秋茶的开发利用,茶产品由最初的老式炒青发展到现在的绿茶、白茶、红茶、普洱茶、黑茶、乌龙等品系,红茶在茶叶评比中屡获金奖,伏茶在市场上颇受消费者的好评,呈现出各类产品齐头并进的发展新格局。
4、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目前,全市茶叶企业达到157家,茶叶专业合作社96个,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茶叶深加工企业98家,从事茶产业人员30余万人,茶产业增加值达4.5亿元。
5、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全市40多个茶叶基地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认定,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2家茶企茶叶生产获GAP认证。全市有5个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村镇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以镇安“象园茶”、山阳“天竺翠峰”、商南“商南泉茗”打造区域优势茶叶品牌,全市以“秦岭泉茗”进行品牌整合。有30多家茶企荣获国内外各类奖项110多个,其中28个产品获得金奖,36个产品获得银奖;在历届“中茶杯”、“国饮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有10余家茶企9个产品获特等奖、32个产品获一等奖;商南县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扶贫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商南县沁园春茶叶公司的“秦园春”牌商南白茶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产品,跻身于全国名茶之列。
6、市场开拓有序推进。为了促进商洛茶叶销售,商洛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30余家企业相继参加国内外各类展示展销活动60多场次,亮相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累计销售茶叶6000多万元,有效地提高了商洛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和金丝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荣获省农业厅陕茶走出去开拓市场优秀企业表彰,镇安县盛华茶叶有限公司“象园雾芽”被国家“丝绸之路万里行”指定为专用“丝路国礼茶”,在丝绸之路沿线十余个国家亮相。山阳天竺源茶叶公司和长安航空集团签订供货合同,山阳县金桥茶业有限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玛德琳餐饮集团总经理签订《中国陕西金桥茶业有限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餐饮集团购销茶叶协议》,每年可直销哈萨克斯坦玛德琳餐饮集团40吨成品茶叶,利润可达800多万元,开启了商洛市茶叶走向国际的新篇章。
7、质量安全水平全国领先。商洛是农业部命名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我们把茶叶质量安全放在产业发展首要位置,去年和省厅开展“省市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提升示范行动”,升级完善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给茶企配备农残速测仪、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条码打印机,在全市所有茶企实现追溯管理和产品加贴合格证标识两个全覆盖。春茶上市前,市县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和农资打假,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生产领域;上市时,企业采取上市一批检测一批并打印商洛市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上市后,市县农监部门开展茶叶专项抽检和“三品一标”检查,实现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责编:正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