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读一段历史,对海而饮,我们清晰可见全球化的中国茶文化该输出怎样的茶语?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萨琳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的嫁妆除了令人咋舌的大量财富外,格外引人注目的是有中国茶具和茶叶。这是英国人最早接触到茶。不久,这种典雅浪漫的东方饮品就风靡了不产茶的英国,“下午茶”演变成具有世界意义的茶文化。
一个出生在苏格兰边境的小镇Edrom的园艺师罗伯特.福钱(Robert Fortune)在1851年2月,带着中国的茶苗茶籽和8个有种茶制茶技艺的中国雇工,从上海启程到了加尔各答、到了萨哈兰普尔的茶园种活了12,838株茶树,并迁居到了喜马拉雅山区的茶园。此后印度培育出了大吉岭等世界一流的红茶。
(二)
读一首诗,对韵饮趣。我们油然而生全球化的中国茶文化输出的茶语难道仅仅只是茶叶?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朵梅,没有姹紫嫣红,没有万紫千红,没有胭脂粉红,不是具体的红梅白梅,却超越了具象的梅,“只留清气满乾坤” ,而且它还是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不与繁华争奇艳,墨色轻染气节弘。梅花的清香之气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原来“屹立青岸,不与谁同,傲然尘世中”,那一个“淡”字清雅入骨,真是剥落掉万丈红尘,足见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昂扬。没有足够的中国文化自信是散发不出来的。
(三)
读一首咏茶词,饮茶填词,我们更加明白全球化中国茶文化“初心”不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追求。
苏轼的《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品茶时的感觉,生动传神不离生活。不就是一把泥巴,不就是一片叶子,不就是一群人吗?仅2017-06-20宋代建窑盏拍卖成交价: 334.50万。
泥巴,叶子,人。使得饮茶从一种生活方式上升为一种社会文化,使一个个人因一盏茶而聚合成“集体人格”,将庞大无边的抽象化为当代饮茶文化的载体,有了中国茶文化硬朗朗的“岩骨”軟绵绵的“花香”“和合汤”。我们向世界输出中国茶道生活。一杯茶里建构深层精神内涵、文化情趣和现实意义。
宋代文人饮茶填词的雅趣而生“焚香、点茶、插花、挂画”四闲文化。GDP占到当时世界的27%。当今发达的美国GDP也只占到世界的7%。
(四)
读一段茶文,天地人和饮,我们自觉推动全球化的中国茶文化,落实“安康和汤 绿茶冲泡新技能”行动,实现梦想。
1–沸水冲泡快出汤
2–茶水分离要定汤
3–冷热交替成高汤
4–对冲技术和合汤
“三和汤”顺和,“调和汤”醇和,“和合汤”平和。有技术和艺术,有意义和意趣,有流程和程序,有标准和准则。
茶道生活,世界祥和。
幸福安康,人类心声。
从中国人自己的角度对中国茶的提炼与表达。
从世界全球化的纬度让世界看中国,共享中国的茶文化。
在国际交往的舞台上,我们不只是中低端的原料茶,产品结构有文创茶品“安康和汤”,中医配伍在六大类基本茶中运用,年轻人的味道,中国人的雅致,茶艺茶道打包服务输出。让文化有载体而觉醒。把中国文化温和包容,和而不同,平等相处的独有性,内省、调整和自律的人格基因,与世界吸收和溶解,诞生新时代大家都能接受的茶文化形态———安康和汤。是中国茶重新获得世界市场话语权。在中国茶与世界对话的语境下,共同走出中国茶的创新路、复兴路和强国梦。
和合汤
3味食材用“三和汤”而成香草茶
5味食材用“调和汤”而得花草茶
7味食材用“和合汤”而成果香茶
责编:正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