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一项连接中西方的重要导航,让长安与罗马遥相对望;“一带一路”,一条茶韵飘香的文化之路,让国茶与陕茶与世界走得更近。陕西是中国江北茶区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被列入“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而“一带一路”将成为助力陕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目前,陕茶就需要以丝绸之路为新起点奋进突围。
凭借优势 借力发挥 乘势作为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陕西有着独特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优势;作为古时商贸流通的重要集散地,茶叶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与辉煌。在“一带一路”政策引领下,陕茶应立足优势,借力发挥,乘势作为。
如果说茶叶以品质塑魂,那么陕西茶叶绝对是茶中的佼佼者。在生态优势上,凭借秦岭山脉的绝佳气候条件、适宜茶叶生长的沃土与充足的日照,陕西茶叶拥有极为优良的生态环境。而好山好水、好土好光也孕育出了茶叶的好品质。在品质优势上,据陕西省食药局监测表明,陕茶农残含量等各项卫生安全均已达标,整体品质首屈一指。特别是陕南地区,气候温和,竹木繁茂,雨量丰沛,碧水蓝天,景色秀丽,被公认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带中最适合人类生活和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生长环境使陕南地区的茶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五大特点。同时,历史文化也是陕茶的一项优势。陕西南部汉水流域属古老的巴蜀茶区,是中国茶叶原生地和中国茶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悠久茶史。
全国著名的茶文化专家、陕西省茶人联谊会会长韩星海表示说,丝绸之路亦是丝茶之路,因为只有茶叶征服了世界!参与了世界和平的历史……陕西茶叶不仅生态环境良好,而且在“丝绸之路”中留下了恢弘的篇章,陕西政府及陕茶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地域、品质、文化等优势,借“一带一路”乘势而为,冲出潼关,走出国门,占领世界茶贸易的大舞台!
打破瓶颈 让思想意识先走出去
从客观原因上说,若要充分发挥优势,必须先打破“瓶颈”,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让思想走在脚步的前面。多少年来,陕茶一直处于“锁在深闺”和“有品无牌”的困境中,外地游客友人及茶商对陕茶品牌、产品、口味等知之甚少,但品尝过的人对于陕茶的品质都赞叹不已,不免让人疑惑、惋惜、忧虑。
对此,韩星海分析道,导致陕茶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观念限制了陕茶发展。长期以来,陕西政府及企业多关注于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茶园建设,而忽视了对陕茶贸易流通方面的扶持支持力度,使得陕茶在知名度、影响力以及市场效益方面受挫;二、缺乏品牌意识成为企业前行的“绊脚石”。相比江南茶区,陕茶企业多存在“坐地等客”“守店经营”的模式,多注重叫卖茶叶,而未树立国际品牌意识及文化意识,这使得陕茶企业难以被人们广泛熟知与认知;三、陕茶企业的“走出去”意识淡薄,能力有限,闯劲不够。即就是“守住一片茶园,养活一家老小”就行了,这种现象已经成为陕南茶乡司空见惯的常态;四、没有深度性研究客户需求,开拓市场力度不够。受传统小农意识局限,思想观念较为保守,使得陕茶市场空间狭小,覆盖面窄,不敢直面市场去竞争,无法获得好效益。
由此及彼,传统保守的思想意识限制了陕茶勇敢走出去的脚步,这或将成为陕茶在“丝绸之路”上前行的障碍与挑战。如何更好地借“一带一路”的强劲东风,用好政策抓住商机,让更多了解陕茶、品尝陕茶、喜爱陕茶、购买陕茶的消费势头,就像陕西“红富士”苹果一样,这是每个陕茶企业值得深思的问题。
积极抱团 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常说:孤掌难鸣,一指之力难敌重拳出击。长期以来,陕茶最大的问题在于单打独斗、难以抱团发展。因而使得陕西茶企仅凭绵薄之力难与其它省份茶企抗衡。对内,陕西茶企业多为各走各路,独立经营。在西安的各大茶城里,福建、云南、广东、湖南等南方地区茶叶已独占秦地,陕茶企业的专营店不足两三家,有的还出现打着陕西茶叶店招牌经营外地多款茶叶的现象,影响了陕茶的品牌及销售。对外,虽然在近两年,有紫阳富硒茶、泾渭茯茶、汉中仙毫、午子绿茶等陕西茶企开始参与国际性的茶业展览,涉足全国茶事活动,但参与数量甚少,影响力与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这一现状,陕西省茶业协会秘书长豆宁表示,丝绸之路对于陕茶是机遇、是推广自身的绝佳路径。对此,陕茶企业首先应该积极抱团走出去,打造自身特色与销售亮点,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其次,应加强宣传意识,改变七分种三分销的现象,扩大知名度;再者,进一步加强茶叶的多样化开发,打造分类经营模式。陕茶若要走向国际,就必须有足够的多元性与包容性,地方饮茶习惯与口味不同,陕茶既要研究地域特性,也须保留自身传统,稳扎稳打;最后,发展细致化、差异化特色。走出陕西,陕茶企业需要细化市场、按年龄层、受众群体、包装、口感等方面做到精致,并打造自身的差异化特色,创新经营,让陕茶企业在这条丝绸之路上持久地走下去。
责编:小 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