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考古与艺术 文本与历史——丝绸之路研究新视野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中发表了一篇题为《汉阳陵茶叶的启示》的论文,著名茶文化专家、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梁子对汉阳陵茶叶的文化价值、产地和加工方法提出观点,并提出汉阳陵茶叶对当代的三点启示:一、对汉代茶器的研究应该提上研究日程;二、丝路上茶叶贸易始于何时的研究;三、汉代宫廷茶和宫廷饮茶习俗的来源问题。此后,有关汉阳陵茶叶的研究与利用,得到了茶行业和文物部门的重视。
一、安康是汉阳陵茶叶的核心产区
在对汉阳陵茶叶的研究中,历史学家、文物专家和茶叶专家根据汉阳陵茶叶的形制和当时的运输条件等相关证据,推断汉阳陵茶叶出产于秦岭南部的山南茶区,即现在的安康、汉中地区。《世界最早的茶叶——安康秦汉古茶文集》中收录的梁子著《茶是安康的名片——试论汉阳陵茶叶来自安康》,程良斌著《陕西汉阳陵出土茶叶的产地探讨》,曾晓勤著《陕西汉阳陵出土迄今世界最早的茶来自安康茶之推论》,陈晓虎、李兆鹏著《从安康发展历史溯源推论汉阳陵茶叶产自安康》等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也成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团队参与研发安康秦汉古茶的前提和安康市拥有“世界茶源”之称的主要依据。
二、汉阳陵茶叶属非紧压白茶
据《华阳国志》记载,山南茶区出产茶叶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也就是1843年的《紫阳县志》“食货志”“杂植”称,“紫阳茶每岁充贡,……白茶至贵,清明时摘之,细叶相连,如个字状。”而保存于陕西省档案馆的两张清代光绪年间的贡茶茶票中,亦明确写有白茶字样,距今已有近140余年的历史。解读该信票,当时的紫阳贡茶分为“毛尖茶”和“白茶”,这就证明了在清代,紫阳白茶是一个独立的茶类。因此,白茶的生产在紫阳茶区有充分的传承依据。
三、汉阳陵茶叶文化价值利用
安康市政府重视汉阳陵茶叶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世界茶源”地,按照“打造一个品牌、申请一个专利、建立一套体系、开拓一片市场”的思路,于2017年12月与汉阳陵博物院及茶叶企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成立了安康秦汉古茶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研发推出了“秦汉古茶”系列产品,汉阳陵茶叶文化价值的利用向产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统计,2019年陕西白茶产量235吨,较2018年的97吨增加138吨,增长率达142.27%,但较2019年全国白茶产量4.96万吨还有巨大的差距。在白茶正处于全国茶叶市场风口之际,将汉阳陵茶叶文化资源和陕南茶叶产业资源相融合,促进文化价值向市场价值转化,可进一步提升陕西白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建设。
陕西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物大省。在继承和弘扬陕茶文化的过程中,汉代汉阳陵茶叶、唐代法门寺茶器和清代紫阳贡茶信票是陕西拥有的三大中国茶叶历史文化名片。思考和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方式方法,注重传承,勇于创新,使传统文化资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助力,是陕西茶叶产业可以多加利用的独特优势。
责编:正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