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专家话“陕白”】栾成珠:为紫阳白茶正名

作者:栾成珠 来源:陕茶网

作者:栾成珠    现供职于紫阳县茶业协会茶文化研究会。1989年版和2017年版《紫阳县志》副主编,曾主编《紫阳县军事志》《紫阳县电力志》《紫阳县检察志》《紫阳县统计调查志》《紫阳县统计志》《紫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代表性传承人》《紫阳栾姓家谱》等;参与编写《紫阳县茶业志》《中共紫阳县党史》《紫阳县老区发展史》。

“紫阳白茶”已进入人们谈论茶叶的话题。然而,如古人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不弄清紫阳是否存在过白茶、紫阳的白茶是否是现今茶叶分类中的白茶,那么,谈论也是沙上筑塔,水中捞月。
关于紫阳白茶的记载,首见于清道光(1821 —-1850 年)《紫阳县志》,其“食货志”“杂植”称,“紫阳茶每岁充贡,……白茶至贵,清明时摘之,细叶相连,如个字状。”这些记载表明了当年对紫阳白茶的评价,采摘时间和外形特征,特别是对其外形特征的描述“细叶相连,如个字状”,与外地白茶的描述基本是一致的。道光《紫阳县志》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43 年,这一记载明确表明距今176年前紫阳就有了白茶,而这个白茶就是现代茶叶分类中的白茶。这应该是无可置疑的。
关于紫阳白茶的档案记载,最有力的证明是由陕西省档案馆2003年发布的光绪三年(1877年)紫阳县贡茶信票,信票指令各地申缴的贡茶有,“权河春分茶十斤,白茶十四斤;盘厢河春分茶十四斤,白茶二十斤;毛坝关春分茶二十斤,白茶二十五斤;麻柳坝春分茶二十斤,白茶二十五斤。” 按照清道光《紫阳县志》对紫阳茶的分类,紫阳茶为“毛尖茶”“白茶”“蔓子茶”三类,如“毛尖茶”就是“春分时摘之,叶细如米粒,色轻黄,名曰‘毛尖’”,解读这份信票,当时紫阳向朝廷的贡茶分“毛尖茶”和“白茶”, 这就进一步证明,在清代,紫阳白茶是一个独立的茶类,而不是归附于或从属于“毛尖”或其它茶的一个品类。
自清朝灭亡直到2003年近百年间,紫阳白茶在紫阳县的各种文字记载几乎没有,但是,它却残存于一些贡茶产地的人们历史记忆之中。2016年,我在紫阳县青中村调查光绪九年紫阳贡茶基本产地时,曾在一个座谈会中向当地的茶农提到当地是否生产白茶,在座的所有人都说没有生产过这种茶;而我提到白茶的制作工艺和外形特征后,大家则肯定本地从未断绝过这种茶的制作,其中一位叫江信洪的村民说,他们家几代人都制作这样的茶,只是不知道它叫“白茶”,他们制作这种茶除了饮用外,还用于治病和防病,如少儿消化不良,老人风湿疼痛,都用水煎此茶服用,效果很好。
历史资料、档案证物和社会记忆都表明,紫阳过去、现在都在生产白茶,这种白茶被古人评价为“至贵”,即在今天,也被市场认为产上品,按照名命的一般作法,它应该和已经定名为“紫阳白茶”。
沉默不是紫阳白茶的个性,商机和责任促使它的复出。2012年,紫阳县的闽秦茶业有限公司开始制作紫阳白茶。紫阳白茶一出场就得到市场好评,供销双方签定了长期供货合同,目前这种白茶已销往福建、广东和东南亚地区。紫阳县茶业协会抓住机会,申报的《紫阳白茶》地理标志商标,已进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阶段,并制订了“紫阳白茶”企业标准。至2019年,紫阳县已有多家企业开始生产白茶,紫阳白茶正带着陕茶的希望,以稳健的步伐向前迈进。

责编:正 原

喜欢 (2)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