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一杯茶里的工会“功夫

作者:毛浓曦 来源:工会新闻

7天,包吃包住,封闭培训,而后,新一批掌握茶树种植、茶园管护、手工与机械制茶、茶艺茶礼、绿茶红茶白茶加工、茶叶营销审评、茶歌民歌技能的农民将加入茶农的行列。

6月18日,是陕西省紫阳县总工会联合农业、人社部门举办的第7期培训班的开班典礼,也是县总工会第21期职业茶农培训班开班。

在过去10年,茶事劳动竞赛、茶事技能培训,在大巴山北麓的这个县里,红红火火。

“连续10年开展茶事劳动竞赛不换题,连续10年围绕茶产业进行技能培训不歇脚。全县工会‘咬定茶山不放松’的举措,助推了紫阳茶业强劲发展,使其跃升成为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推动全县40%的人口从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李龙安告诉《工人日报》记者。

茶香袅袅,山歌嘹亮,在这个贫困山区,工会与茶的故事,仍在继续……

“靠原来的土办法,做啥都不得行”

4月18日,一场手工制茶大赛在紫阳县焕古镇最大的茶厂焕古庄园热闹举行。作为全县茶产业第一大镇,焕古镇有茶农1.1万人、茶企78家,全镇11个村中8个村为产茶专业村,老百姓60%的纯收入来自茶叶,去年产茶1100吨、产值3亿元。

25口电炒锅依次排开,20位从各村、各茶厂精选出来的制茶高手,每人领到0.5公斤茶鲜叶后严阵以待。

比赛开始。炒锅烧到200摄氏度,鲜叶投入,随着毕毕剥剥的爆响,选手快速翻炒,并根据各自经验不时抛撒上扬;然后团揉作形,揉而后抖散,反复多次;再开锅,翻炒、烘干……直到散发着特有清香的茶叶变为灰色,0.5公斤鲜叶变成了0.1公斤的成茶,戴着头套、穿着白大褂的选手们直起腰来,兴奋的脸上挂满汗珠。整个过程持续了两小时。

“翻炒快了,杀不了青,慢了就会焦,整个过程靠经验,凭手感,看颜色,闻香味。”获得冠军的大连村村民贾耀才和记者分享制茶诀窍。

贾耀才是一位老茶农,跟另外两人合伙开了制茶作坊,他专管技术。“去年两次参加县总工会的培训,技术提高很多,这次总算捧回了冠军奖杯,还得了2000元奖金。”

大连村主任李奎开玩笑说:“是县总工会把你培养成才的,你那份奖金应该给工会分一半噻。”众人大笑。

“我去年也参加了县总的4次培训,种茶、管护、采茶、制茶、销售……都学了。不学专门的技术,靠原来的土办法,做啥都不得行。”李奎自己也是一位茶农,家里种有8亩茶。

村党支部书记谢立安也来自茶农世家,全家数次参加过县总的培训。这次,女婿李儒剑代表他的茶厂参赛,拿了优秀奖。谢立安告诉记者:“大连村原来是最贫困的村之一,现有茶园2900亩,2007年后村民收入年年增长,有10户亩产在1万元以上。”

焕古镇纪委书记朱棋分管工会,为这次比赛忙前忙后。“现在制茶都是自动化机械,但各环节还是由人掌握,所以手工制茶的体验很有帮助。而且作为茶叶主产镇,干部必须懂茶,所以专门安排了一个环节,让所有的干部都来体验手工制茶,有两人还获得了二等奖。”

竞赛培训10年不歇脚

焕古镇的这场手工制茶大赛是紫阳县工会举办的无数茶事劳动竞赛中的一场。而村民们从工会举办的培训中大获收益,折射出工会在茶产业上做文章所取得的实效。

一个贫困山区的工会,怎么“盯”上了种茶、制茶呢?这要从当地实际状况说起。

紫阳县位于大巴山北麓、汉江中上游,山大沟深,坡陡水长,交通不便,平地稀缺,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但是大量在山上的富硒坡地、温润多雾的气候非常适宜茶叶的生长。其特产紫阳茶更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

尽管如此,茶业散布农家、富民不富县,走向产业化需要组织起来,系统、持久推动。

适逢县委、县政府发展壮大紫阳茶主导产业,县总主动作为,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和长项,通过搭建不倒的茶事劳动竞赛舞台、搭建不拆的技能培训平台,助推紫阳茶产业长远发展。

2010年3月,春茶萌芽之时,紫阳县总启动了“采茶能手、标准加工、茶园标准管理、优秀加工企业、茶叶营销”5项茶事劳动竞赛,同时,深入各乡镇,进村入企开展茶园标准管理、科学采摘、标准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与宣传,并在当年收获一片喝彩声。

“从此以后,茶事劳动竞赛、茶业技术培训再没停过,而且规模、影响越来越大,竞赛的类型、培训的专业越来越细,方式越来越灵活、新颖。现在已发展到各级党政更加重视支持、全县茶农自愿主动参加的全新状态。”县总工会副主席郭晴说。

据介绍,在劳动竞赛上,形成了全年四季不断,将镇、村、企业、农户分层次全员纳入,从种茶、采茶、制茶、售茶、茶艺等全产业链覆盖的竞赛格局。10年共评选表彰县级种茶能手和采茶能手各550名、制茶能手130名、营销能手60名、明星企业22家,优秀专业服务队20个。

在培训上,县总连续10年联合相关部门在镇村开展以采摘、种植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万人茶产业技能培训工程”,到目前,累计举办培训班400多期,培训茶叶技术骨干8万余人次、中级评茶员86名、初中高级茶艺师570名、初级加工技师520人、传统手工制茶技师110人。

搭建起新的平台

10年持之以恒的竞赛、培训,直接推动了茶产业的持续发展。目前全县17个镇全部产茶,2010年到2018年,全县茶园面积、茶叶产量、综合产值分别从17万亩、2983吨、5.6亿元,增长到23万亩、7000余吨、40多亿元;茶叶加工厂从227个发展到300余家茶厂、248个加工作坊、192个茶叶合作社;全县从事茶业人口12万人,占总人口的40%。

如今,紫阳县总又搭建起新的平台,将茶艺、采茶和制茶体验、茶业旅游等文化、旅游因子注入茶产业。

3月,县总在全县建立12个“茶事劳动竞技、劳动就业培训手工茶实训、游客手工制茶体验”三合一基地,4月以来,全县党政企事业单位职工采茶、手工制茶体验活动依托12个基地广泛开展起来。最近,全县职工茶艺培训班、传统毛尖手工技艺十大能手选拔竞赛等正如火如荼。

“我们想通过两三年的努力,为全县培养千名手工制茶能手,一方面提高茶叶的质量,另一方面营造氛围、传承茶文化,目前全县干部都争相到12个基地体验制茶,使茶文化走向普及,并吸引游客来体验。”李龙安说。

责编:正 原

喜欢 (0)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