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说说“九子闕”李文

作者:杜刚 来源:陕茶网

笔者好茶,时常走访一些茶庄、茶馆,有的不接地气,拒人于千里之外;有的商味浓重,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有的浅陋粗鄙,市井嘈杂之声不绝于耳。

一间茶舍,体现了商家的经营理念、文化底蕴和品格修养。在纷繁芜杂、节奏飞驰的当下,我们需要一个能够让心灵安静的地方。

某日深夜,笔者带着疲惫的身躯像往常一样漫步于民乐园,不经意间被远处一团朦胧的泛着黄韵的灯光所吸引,在漆黑的夜晚,那灯光既柔和通透,又让人暖心安详。灯光上方,明亮的LED白光赫然点亮“喝茶”二字,这更激起了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走进门口,“九子闕”匾额直入眼帘。室内灯光弥漫,犹如春日清晨,门口小桥流水,池中各色鱼儿自由嬉戏,一楼厅内左侧上方四块透着古韵的木板上分别题刻着“茶神”“茶魁”“茶悟”“茶非”八个大字,右侧上方悬挂着已故紫砂泰斗顾景舟老先生的照片。左右两边墙内分隔出若干小格,一面放置着六大茶类,一面放置着款式多样的紫砂壶。里间正面墙满布着一个刻有盘龙祥云的黄花梨木柜,散发出厚重大气的古典气息。正厅中间一张两米长的电木茶盘,上方灯光闪烁,茶盘里几只紫砂壶,做工精细,温润细腻,有的古朴端庄、简单大方,有的小巧玲珑、生动活泼,有的禅意十足、独具神韵。

正当我凝神欣赏的时候,“咚、咚、咚!”楼上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您好!”“您先坐会儿。”“我拿个茶给楼上包间的客人,一会下来聊。”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是我在西安见过的少有的这么客气的年轻人。没等我回过神,他又“咚咚咚”上楼了。有了主人的热情问候,我才放心的继续左顾右盼。

过了一会儿,主人忙完下楼,急忙入座,询问我喝啥茶,我如过往一样,问有没有茯茶,因为工作原因那段时间对茯茶有特别的兴趣。“那我就给您泡一下我这儿收藏了近10年的茯茶,不多了,就剩这点了。”我心里面想:“这主人还蛮大方。”茶泡好后,啜之菌香独特,滋味少有。自以为对茯茶还有一定的了解,也品过很多茯茶,但是滋味和这款还是完全不同。带着疑问我了询问了主人茯茶菌香的区别,主人给出了我以往听到的不一样的解释,但却句句在理。我们边喝边聊,从菌香聊到冠突散囊菌、茯茶起源、陕西茯茶历史、当代陕西茯茶复兴等等,交流中主人待人始终谦虚随和,言谈举止富含学养,字字句句深彻入理。

从此,这家“九子闕”就成了我的第三空间。笔者从一个比我还小的年轻人身上感受到了那种既没有商人气、更没有浮躁不安,似乎就是那久违的气息,他的身上自然散发着一种工匠精神、人文修养和高尚情怀。不知不觉,我更多的作为一个聆听者,听他说茶、说器,尤其爱听他说他的紫砂壶,听他说器型、说矿料、说工艺,说紫砂背后的故事。

“茗注莫妙于砂,紫砂不失真味”,从李文的介绍中,听他解析紫砂大家顾景舟所说的紫砂壶“可见华夏之哲学思想,文学气息,绘画神韵,人文精神。”李文师从紫砂大师顾景舟之侄顾幼之,在顾家刻苦学习、钻研多年。顾家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严苛的工艺传承作风让李文浸淫其中、深受熏陶,也为他未来紫砂之路奠定了良好基础。带着对紫砂的责任,对茶行业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从离开顾家的那天起,他遍访行业大家、跟老艺人虚心求教,深耕行业十六年。

我们应该感谢这位年轻人——李文,如一股清流。如今,在古都西安,于热闹非凡的大唐不夜城、游人如织的北院门、霓虹闪烁的小寨之外,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让心灵休息的去处,一个恪守人文情怀的宁静斯文之地——民乐园·九子闕!

责编:正 原

喜欢 (4)or分享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