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语陕域无好茶,唐次纲贡紫阳芽”,说到陕西茶叶安康紫阳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安康产茶历史悠久,始于西周、兴于盛唐。在唐代,安康茶叶就成为朝廷贡品;到了清朝,“紫阳毛尖”作为贡品中的佳品,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作为“陕青茶”原产地,安康茶曾长期占据西北市场。
4月25日,陕西省茶业协会2016年度“十佳茶企”考察组一行,翻山越岭穿梭在秦岭深处,走访考察了安康汉滨区和紫阳的茶企。近年来,随着安康绿色循环发展步伐的加快,富硒茶产业也蓬勃发展,截止去年底安康市茶园面积达到76.5万亩,产茶2.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40.2亿元。
依山傍水 生态环境优良。
富硒优势 品牌效应显现
作为全国最大的富硒区,安康茶叶“自带光环”,品牌价值不断攀升。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15年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安康“紫阳富硒茶”以19.67亿创历史新高。
今年春季,良好的天气和有效的降雨对安康茶叶品质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生态茶园建设的持续推进和加工工艺的提升,共同促进安康茶叶品质大幅提升。安康茶叶采摘面积、茶叶价格、茶叶产量、春茶销售和茶农收入都实现了增长。
今年,预计安康春茶产量将达2万吨以上,需要收购资金20亿元左右。由于茶叶企业规模都不大,普遍存在融资难和收购资金短缺的问题。而随着茶园采摘面积逐年增加和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以及劳动力外出就业等因素影响,采茶工人尤其是熟练采茶工逐年减少,采茶成本逐年增加,大量鲜叶得不到及时采摘。而随着茶叶生产总量的持续增加,安康茶叶的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需要持续加大。
京康高标准示范茶园。
资本注入 产业开发加快
“路无一里畅,地无一亩平”是安康市汉滨区牛蹄镇曾经的真实写照,而随着京康现代农业开发公司在当地开发茶产业,这个距安康城区93公里的山区镇迎来了新的发展。
在京康公司的茶叶基地,海拔600米以上的山上,石头砌成的梯田宽阔平整,雨后的茶园更显青翠,成为大山深处独特的风景线。为了适应机械化作业的需要,1.5米的茶园行距在山区更少有。上个世纪80年代,当地农民陈荣堂为摆脱贫困到北京打工,经过多年奋斗成长为拥有千万元资产的民营企业负责人。2011年12月,他们成立汉滨区土坪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流转土地,开山取石,修石坎梯田,小规模试种茶叶。
随后,投资5.2亿元的京康现代农业园区,流转土地4000亩,建成了高标准示范茶园,采用“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标准生态茶园6000亩。同时,精心打造知名品牌“京康富硒茶”、“汉江绿毫”系列产品。目前,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品茗养生为一体的牛蹄镇茶旅小镇建设已经被提上日程。
在陕南茶产业发展中,传统茶企之外的资本进入,在投资拉动和“跳出产业看发展”的思维下,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盘龙育苗基地。
转型升级 茶企进入爬坡
在紫阳县盘龙茶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内,72万株扦插的茶树苗正在生根发叶,将为公司200亩茶叶基地提供茶树。作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于2004年盘龙公司是安康传统茶企的一个代表。
盘龙茶业通过以龙头带动产业,“市场+企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发展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了可控的原料基地自建高科技观光茶园2000亩。带动专业合作社管控茶园有5000亩,有机茶管控体系的茶园7000亩,建设年产800吨智能化清洁化生产线3条,成为国内最大的富硒茶原料供应和加工企业。
而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基地建设对自己的占用,加之茶叶生产资金回收周期较长,资金成为盘龙茶业发展的瓶颈。
在陕南走访茶企不难发现,茶产业是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发展中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防止盲目扩张造成发展风险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应以产业为主导,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这也是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
责编:小 茗